全面提高流程管理法治化水平,推動高質量發展
發布時間:2023.01.10 新聞來源: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,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。作為負責知識產權審查流程管理的領導干部,必須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所蘊含的歷史邏輯、理論邏輯、實踐邏輯,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進一步提高流程管理的法治化水平,為高質量創新和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。
提高流程管理法治化水平,必須正確認識知識產權的多元屬性,找準流程管理法治化的切入點、結合點和著力點,以規范有序的流程管理推動便捷高效的流程服務,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,激發高質量創新活力,釋放高質量發展潛力。既要尊重有效市場的決定作用,又要注重有為政府的促進作用,做好審查流程制度與國家產業政策和創新政策的適配對接,對妨礙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的行為及時予以打擊制止,對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潛能及時予以扶持促進,做到“內外聯動、攻補兼施”,奏響知識產權法治保障的“合奏曲”。
要強化流程法治理念。法治是改革的壓艙石、發展的助推器。實現流程優化暢通,必須以一以貫之的法治理念統籌協調好申請受理、審查處理、權利救濟和對外服務等各環節,不斷提升流程立法科學性、流程執法嚴格性、流程救濟專業性和流程服務導向性,以法治思維穩住流程管理的“基本盤”。
要加強流程立法統籌。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以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、新業態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。知識產權流程管理作為激勵創新成果產權化的流程保障,必須及時回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,支持和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。當前應加快推進專利流程制度完善,加強不同層級專利法律規范之間的配套銜接,優化數字化環境下的流程業務規則;加強前沿科技法律制度研究,推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審查程序再造優化,助力改變芯片行業受制于人的局面;推動現行流程法律制度的整合效應,促進加快審查、延遲審查、按需審查、集中審查等流程管理制度的有序實施,推動形成防范和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的制度內生效應,發揮專利制度的激勵功能,保障良好創新生態。
要注重流程執法一致。流程執法一致才能避免流程管理的失序和確保流程運行的順暢。當前應充分發揮“兩大體系”作用,完善質量保障、業務指導、業務培訓和業務研究的聯動機制,做好“一局多中心”格局下的同領域審查質量保障和業務指導;加強流程業務處理的分類指導,強化裁量型和羈束型流程業務規則的處置要求,合理規范自由裁量權;開展審查意見通知書的專項指導培訓,完善審查標準語段,提升通知書公文撰寫質量;暢通內外交流通道,推動審查員與代理師、創新主體形成更為緊湊的專業協作關系。
要推動流程國際協調。當前,我國對外開放已由商品、要素流動型開放轉變為規則、規制等制度型開放。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流程制度體系和運行模式,關鍵是促進規則變革和開放。當前應兼顧流程業務規則的國際化和本土化,完善專利合作條約(PCT)國家階段程序與國際階段程序的銜接,加強外觀設計國際注冊程序與國家程序的融合,推動流程處理規則與專利法條約(PLT)一致性的研究;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,推動中國PCT國際單位代碼化審查業務規則的國際推廣,推動外觀設計國際注冊間接提交和費用轉交程序的規則完善。
要推動流程幫扶制度化。助力市場主體走好走穩創新之路,制度幫扶不可或缺。當前應及時固化業務推介和公益宣講經驗,科學設計流程幫扶制度,強化電子申請、在線繳費、開放許可等流程業務的專項指導,推廣PCT體系、海牙體系、專利審查高速路(PPH)、中歐PCT檢索合作項目等國際資源的有效利用;支持建立面向獨立發明人或中小企業的公益代理制度,為其提供業務辦理和流程處理的便利化;支持代辦處業務拓展和屬地化服務的規范化管理,為屬地創新主體提供更多更優公共服務產品。
要建設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。人才是第一資源,法治人才培養是流程管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。當前應加大法治人才培養力度,聚焦青年法治人才培養,做好人才梯隊建設;堅持科學選人用人,利用專項工作、課題研究、業務指導、質量保障和系統建設等平臺培養鍛煉法治人才;完善流程法律問題的常態化研究,堅持問題導向和實務價值,選優配強研究導師,加強研究過程管理和結果利用,促進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和能力提升。